同理心計劃: 廣青文教基金會 安靜陪伴,我們「聽你說」

身心的殘缺,可以昇華成助人的力量。身心障礙者並非只能單向、被動地接受他人協助。以身心障礙者的身份服務其他身心障礙者,有時候更能讓對方感受到同理。

「同理不等於同意,你只要做到傾聽就好」

經過長長的白色走廊,到辦公室外。透過玻璃門,我們猶豫著是否要主動推門進去、深怕打擾到基金會活動。室內空間擺了一張大方桌,周遭圍了一圈身心障礙者,熱切地討論著某個議題。

廣青文教基金會的蔡尚志副執行長看我們在走廊上猶豫著,走出會議室向我們解釋,裡面的身心障礙者都是基金會的值線志工,正在進行團體督導,討論這段期間值線時是否有遇到特殊的個案,或不知該如何協助的來電者。這樣的活動每隔一至兩個月舉行一次。

 

kuang-2.jpg
圖說:基金會聘請外面的老師為志工進行團體督導,討論值線情形

 

志工們熱烈討論的其中一個議題,是關於一位身障來電者迷惘著該如何向家人出櫃,同時也向接線志工尋求性向認同。接線志工聽了之後很猶豫,因為志工認為,即使自己認同了來電者的同志身份,來電者想要出櫃的對象─父母,卻沒有辦法知道。作為傾訴的對象,志工也沒有辦法代替來電者的父母做出回應。

督導解釋,志工們的任務是傾聽並且同理來電者,不應該、也無權為來電者做決策。並提醒志工們,當面對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來電者時,不用強迫自己同意對方、或扭轉對方的想法,設法換位思考、了解情況並陪伴才是重要的。

 

kuang-3.jpg

團體督導結束後,蔡副執行長向我們介紹,基金會為了此次訪談,安排了三位人生經歷與服務時間各不相同的志工:曾經罹患精神疾病的志工文祥、天生視障的大男孩映廷、以及退休後想要透過談天分享人生經驗的張大哥。

 

kuang-4_0.jpg
圖說:接線辦公室中,身心障礙志工們透過電話與其他身心障礙者交流

 

敏銳的清瘦大哥─志工文祥

「這位大哥,該如何稱呼呢?」正當我們拿起紙筆,準備開始紀錄。突然想起,團體督導時,面容清瘦的文祥大哥正坐在我們前方,綠色POLO衫背面領口下方的位置,以細字奇異筆模糊卻不容忽視的寫著「文祥」兩個字。文祥大哥待過圖書界與媒體界,曾因罹患憂鬱症,服用安眠藥上癮;也曾因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跑新聞,擔心遭到情資單位迫害,患上了被害妄想症。父母雙亡後,文祥入住康復之家,身心狀況逐漸回復平穩。照顧好了自己的身心之後,文祥轉而想要服務社會,2018年開始每週四下午到基金會值線。

 

kuang-5.jpg
圖說:文祥大哥分享值線一年多以來的感想

 

問起文祥如何接觸到廣青基金會,他表示曾在網路上看過相關訊息、也因康復之家的同事參加廣青合唱團而對基金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最後,是因為康復之家的老師取得了基金會的活動簡章,並不斷鼓勵文祥,才使他決定參加基金會的志工訓練。

志工訓練的內容相當多元,包含志願服務法、長照、精神障礙的復原及同理心的養成等等。開始值線後,文祥透過電話線與來自全台、各式各樣的身心障礙者相遇。有些人打來抒發不開心的情緒,講完就會不客氣地掛上電話;有些人因為身體的障礙而出不了門,希望透過電話交朋友;也有人打電話來分享自己的夢想。

 

kuang-6.jpg

 

文祥值線以來的甘與苦

開始值線以來,文祥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來電者,分享其各自的生命故事。曾有位五十多歲的思覺失調症患者L,因為覺得醫院的治療沒有幫助,因此不願意繼續參加。在文祥以過來人的身分鼓勵之後,L開始願意參與一些社會課程。當L再度來電時,情況明顯好轉、也變得更快樂。另外,也曾有位身障者K,不確定是否無法、或不願意出門,繭居在家以保久乳度日。即使文祥不斷地鼓勵,仍無法說服K走出家門。儘管看似對K沒有造成實質的幫助,K卻曾表示,因為文祥的陪伴,讓他覺得自己不再活得像行屍走肉般孤單。

除了助人帶來的喜悅之外,文祥有時也需要面臨來電者對精神疾病的污名。許多時候文祥與來電者聊天的過程中,會誠懇地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。然而,有的來電者不甚了解精神疾病。曾有位來電者一聽到文祥長期住在康復之家,就直接提出質疑:「蛤!你竟然有神經病!那康復之家的居民會不會隨時衝出來打人?」文祥雖然無奈,卻也總是耐心的解釋。

文祥坦言,剛開始值線時不免受到來電者的負面情緒影響。但慢慢地,文祥可以在他者的故事與自己的真實生活間取得平衡。

 

kuang-7_0.jpg

 

我們該如何同理精神疾病

文祥表示,因為自己是精神疾病的過來人,非常能夠理解受到精神疾病折磨的痛苦。面對有精神官能症症狀、或有負性症狀(長期心情鬱悶、懶洋洋不想動等等)的人,文祥建議,最首要的任務便是請他去醫院掛精神科或身心科。專業的醫療諮詢比周遭親友的勸告有用許多。再來,我們要試著理解對方的狀況;不直接批評壞脾氣;同時鼓勵他勇敢面對疾病。此外,要避免用「精神疾病與犯罪有關聯」等刻板印象刺激有精神疾病的人,也絕對不要直呼他們神經病、肖欸,再給他們第二次打擊。

 

靦腆大男孩─志工映廷

映廷是位高大靦腆的男孩。採訪前,他正在接線辦公室內紀錄與來電者談話的內容。走進接線辦公室,他微側著頭在鍵盤上敲敲打打。顯示器上的字非常巨大,但映廷頭也不抬,專心地用語音助手判斷自己輸入的內容。

 

kuang-8.jpg
圖說:與來電者的談話結束後,映廷使用電腦記錄談話內容

 

映廷是先天性的視障者,隨著成長,視力逐漸退化至全盲。映廷在啟明學校的學習過程中,發展出對音樂的愛好。在老師力薦之下,映廷的父母開始讓映廷學習樂器,也帶著映廷四處參加比賽。映廷謙虛的說,因為比賽稍微有一點點成績,因此大學時便選擇就讀音樂科系。映廷目前的工作也跟音樂相關─樂器與樂理的教學、同時也身為街頭藝人。

 

kuang-9.jpg
圖說:映廷靦腆笑著分享他的人生故事

 

因為「身而為人應該要做好事」,映廷開始當志工

映廷說,因為從小有一種「身而為人應該要做好事」的想法,於是在身邊好友的推薦之下便進到基金會當接線志工,至今也有七八年了。

在接線的過程中,最重要的是「傾聽」與「陪伴」,並藉此給予來電者面對生活的力量。映廷舉例,許多來電者可能因為身障,而認為出門非常困難。與映廷談話以後,雖然出門不會變得比較容易,但可能會激發來電者「何不試試看?」的想法。

 

kuang-1_0.jpg

旁人心情不好如何協助?映廷有一套!

如何安慰別人,已然成為映廷的專業。他理性地將安慰他人的過程切成幾個步驟。首先,要了解對方目前的處境;接著,要了解對方目前的想法;最後,才能開始進行討論。要讓對方有被理解的感覺,若對方需要鼓勵,也要不吝於適時給予鼓勵。

 

幽默的仙氣大哥─志工張蔭灝

張大哥開口說話,便流露出一股仙氣。溫柔的語氣,給人清新脫俗的感覺。因為退休後偶然間看到了基金會的「圓缺之間」影展,而與基金會牽起一線緣分,至今服務將近十年。張大哥非常喜歡透過談天幫助別人,也透過基金會所提供的志工訓練更了解自己。

 

kuang-11.jpg
圖說:張大哥書畫來語調輕柔,一開口就讓人如沐春風,曾改變他人的人生是最大成就!

 

從被掛電話到受大家喜愛

張大哥分享,剛開始值線,常常被來電者掛電話。為何特別撥空打來了,還會掛電話呢?張大哥解釋,只要志工說的話不符合來電者的想法、或不中聽,來電者很容易會不客氣地掛電話。經過經驗累積,張大哥理出其實每個來電者向志工傾訴自己的煩惱時,心中時常已經預設了想要獲得的答案,並且希望透過值線志工的嘴,將答案說出來。

面對這樣的情況,張大哥認為,要同理他人的處境,重點中的重點是傾聽,了解情況後接著反問對方現在想要怎麼做,用「引導」的方式,讓來電者自己慢慢說出想法跟答案。若對方的觀念不太正確,可以提出幾個建議,但不要刻意勸服,因為最終的選擇權在於對方。當個好聽眾是重視對方的表現,當對方傾吐之後,心情也會改善許多。

 

kuang-12.jpg
圖說:接線辦公室中,志工們傾聽著來電者的心聲

 

張大哥也發覺,許多來電者的生活圈很小,希望透過志工了解外面的世界。因此張大哥每周都會看一本書,分享禪學小故事給來電者,許多來電者不再只是說自己的事情,而會特別打來聽張大哥分享故事、成為張大哥忠實的聽眾,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。

 

kuang-13.jpg

 

從四處借錢到自力更生,「聽你說」專線改變了人生

講起當志工帶來的成就感,張大哥樂呵呵的分享,曾有個小兒麻痺症患者N,因為身體的殘缺導致生活困頓,時常打來基金會借錢。張大哥後來用「去就業輔導中心登記的話,領了失業補助金生活就不會那麼辛苦了!」這樣的說法,成功鼓勵N去就業輔導中心登記。

許久之後,N來電帶來了好消息,喜歡音樂的他透過就業輔導中心找到工作,成為電台的DJ,還表示若張大哥到了高雄,一定要讓N請吃飯!

張大哥表示:「如果來電者感受到你的同理,就一定會把你講的話聽進去,接著便能協助他逐漸走出困境。」透過「聽你說」專線,基金會領著志工們一步一步建立人與來電者間的連結,也成為來電者堅強的陪伴力量。張大哥也分享,若遇到連休假、年假,來電者還會很不捨的表示,那幾天會過得很寂寞。

雖然張大哥沒有說出口,幫助他人所帶來的喜悅卻滿滿的寫在臉上。

了解更多身心障礙者接線志工相關資訊請見廣青文教基金會:

http://www.kuang-ching.org/